女子示范岗女警正在指挥交通。
近日,公安部为全国91个集体记一等功,西安交警支队莲湖大队执勤一中队名列其中。这是西安公安交警继2020年荣获“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集体一等功”后,再次获得的全国性重要荣誉。
西华门十字是西安交警支队莲湖大队执勤一中队的重要辖区,在这里执勤的女子示范岗主要负责西华门十字过往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管理。自2009年9月3日成立以来,寒来暑往,每天从早上7时到晚上10时,她们用规范标准的指挥手势、文明平和的执法作风、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指挥交通,成为西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月14日早高峰,西华门女子示范岗的女警们一如往常,在十字路口的岗台上打着潇洒利落的手势,井然有序地指挥着交通。西安的夏天骄阳似火,对每个人都是一种“烤”验。站在三尺岗台上,热浪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涌来,而她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在岗台上一站就是3个小时,等交接班时鞋底早已变得滚烫,她们却笑着说,三十几度的高温对她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在我们中队只有两种人——‘黑人’和‘红人’。”民警朱宁刚侃侃而谈。经过烈日的暴晒,她们每个人的皮肤不是黑就是红,身上的警服一边被汗水打湿,一边又被太阳烤干,每个人的背上都起满了疹子,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们工作的热情,站上岗台,就是一份责任。首先自身的站姿、手势和交接岗、纠违等动作要规范统一,不能出错;其次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挥各个方向的车辆和行人井然有序通行。“偶尔有过往车辆和行人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就是对我们这份职业最好的肯定。”民警王晓庆笑着说。
“我们交警有三‘交’,一是交通的‘交’,二是晒焦的‘焦’,三是浇透的‘浇’,但是我们乐在其中,警服湿透了就把它晾干,干了之后又湿透,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这就是我们交警。”说完,朱宁刚又戴好警帽整理好警服,走向了炎炎酷暑。
7月14日上午11时,在西华门十字,一名骑摩托车的男子被执勤交警拦下,因其没有佩戴头盔,将接受处罚。与以往不同的是,处罚方式是观看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参加考试答卷。和这名男子一起接受处罚的,还有3名违法驾驶人。民警王英旭告诉记者:“让他们在这儿进行一个法律法规的全面学习、答试卷,才能让他们对违法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
2017年6月,莲湖大队执勤一中队在西华门十字创新成立西安首家交通文明劝导站,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即时劝导,对交通违法行为人采取观摩交通事故案例视频、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现场考试答题的方式教育纠正违规及不文明行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断提升。近年来,辖区摩托车驾驶人员的头盔佩戴率从30%提升至80%以上。西华门十字地理位置特殊,前来省中医医院就医的患者多。西华门女警根据中队要求,针对中医医院就诊情况,统计了每天来医院看病的人数和车流量具体数据,并根据执勤的经验,与省中医医院联动开辟了就医绿色通道,对救护车实施“及时发现、优先放行、危重护送、紧密配合”的措施。对送老人前来就医的车辆,及时开放绿色通道让送老人就医的车辆先行;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就医的,西华门十字女子示范岗就安排一名执勤女警护送老人到医院门口,帮老人挂号。
西安市儿童医院日就医量巨大,医院周边道路狭窄、停车位紧张。莲湖大队执勤一中队通过在儿童医院设置交通微循环系统、在西大街设置多乘员通道等方式,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2019年4月,全国停车治理现场会在西安召开,儿童医院交通微循环作为建设城市停车管理共治体系的经验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
为方便群众出行,莲湖大队执勤一中队主动对辖区路段交通设施情况进行调研。2019年以来,执勤一中队陆续出台优化方案——大项目6项、小项目20项、调研报告25份,为交通优化提供了指南。为方便群众办事,执勤一中队创新工作举措,打造了全市首个“枫桥式公安交警队”,通过提供“一站式”车驾管业务,为群众创建了“家门口的车管所”。 设在西安市莲湖区红十字会医院门北侧的“西大街中队社区服务站”,集交通安全宣传、法律咨询、交通违法查询处理,驾驶人换证补证、机动车辆换证补证等多项业务于一体,受到群众欢迎。
在西安市二府街小学,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少年交警中队”。这支队伍由莲湖大队执勤一中队民警担任校外辅导员,每年选拔小学高年级学生加入“少年交警中队”。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体验执勤指挥、协助交警管理交通,参与交通安全法规宣传等实践活动。
“在这个学校里成长的很多学生,有的若干年后加入警队成为了交警,也有当年的学生成为孩子的家长后,让自己的孩子再去当‘小交警’。”民警杨阳说。
二府街小学“少年交警中队”成立于1988年,是西北五省第一支小交警队伍。33年间,培养了一批批乐于实践、勇于担当的“少年交警”。如今,从二府街小学走出的“小交警”已达3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