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神笔马良凭借一支画笔,让所画之物都活了起来。现实中,甘肃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美术兴趣小组用画笔重绘戒毒人员的心灵,让一批戒毒人员迷途知返走向新生。
拯救:戒毒所里的墙体彩绘师
比例策划、起稿、起形、调色、上色、勾线……当戒毒人员史某手中的画笔落下,“一队一品”文化墙体彩绘也正式竣工,史某欣赏着眼前精美的画面倍受鼓舞。
史某出生于书画世家,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原本打算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从事设计行业,并继续跟着爷爷学习绘画,成为像爷爷一样的画家。
熟料,在校期间因缺少约束和管教,史某结识了一些不良嗜好的酒肉朋友,在损友的怂恿下,不觉迈入了吸毒的深渊。初到戒毒所的史某,情绪低落,认为自己给家人蒙羞,对于矫治有些软抵抗。
民警刘彤在得知史某的经历后,以朋友的身份与史某聊初学绘画的经历、绘画中所取得的成绩、对名人名画的鉴赏、绘画创作中的见解等。在聊到史某爷爷对他的影响和教诲时,民警发现史某的眼神中有了光彩,民警立即抓住史某的“闪光点”,向其伸出加入美术兴趣小组学习的橄榄枝。
戒毒所“一队一品”文化墙建设开始以后,民警找来史某帮忙。起初,史某当“小工”,帮忙搬桌椅、提颜料桶、挤颜料、洗调色盘,慢慢地,史某开始接手关键环节工作,在民警的悉心指导下他对墙体彩绘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可以独立完成作品创作。
通过近两年的绘画学习与创作,史某长时间保持了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学会了安静和平和,磨炼了心智,肯定了自我,这使得他骨子里慢慢地有了一点所谓“艺术家”的感觉,强化了他对真善美的理解,重塑了新的价值取向。
史某的行为改观明显,变得开朗起来,受到其他戒毒人员的喜爱,经常被邀请去给他们的书信画插画。据悉,史某先后创作绘画作品20余幅,参加所内书画展览8场次,协助民警完成“一队一品”文化墙建设200多平方米、60余幅画作,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运动会等6场次。
蜕变:用美育洗涤戒毒人员心灵
戒毒人员李某曾是书画爱好者,在民警的鼓励下加入到了美术兴趣班,在给他讲解绘画知识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民警结合所内多年持续开展的各种辅助教育活动,鼓励李某办板报,参加画展,参加绘画比赛,在所内微信公众号投稿,在戒毒人员中充分展示个人作品,个人价值得到了肯定,戒治信心得到了提升。
李某的《弘扬民法典精神》《民法典与你同行》《天平》《竹韵》等作品在民警和戒毒人员中得到了好评。
李某坦言:“正是在民警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又重新拾起了心爱的画笔,又仿佛回到了从前。现在我满脑子只有好好表现的念头,有空闲时间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画,再也不胡思乱想了,每天过得很充实、很愉快。”
如今,这个美术兴趣小组有史某、李某、田某、何某等12名戒毒人员。据悉,戒毒所美术兴趣小组选派专业特长民警担纲,专门为戒毒人员分别开设素描、水彩、书法、中国画、油画、漫画、墙体彩绘、手工艺制作等系列课程,适时融入行为矫治、时政教育、美学鉴赏等课外元素。
经过长达两年多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参与学习的大多数戒毒人员都能够独立完成反映社会时事和戒治生活的精美作品。经过专业民警的积极参与、耐心指导,戒毒人员艺术矫治作品展多次成功举办,促使大批戒毒人员走上了人生蜕变之路。
矫治:让戒毒人员迷途知返
“我家住秦州区天水镇,离传说中诸葛亮七出祁山的铁堂峡不远,从小听爷爷讲三国英雄的故事,今天看了警官作的画,一下子更亲近了许多。我要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以百倍的意志力立誓戒毒,树立戒治信心,争取早日回报家庭社会。”戒毒人员丁某看完墙绘后激动地说。
伏羲氏开天明道、女娲氏炼石补天、轩辕氏诞于上邽……这些传统故事跃然墙上,走进课堂,定格在教育矫治全过程、各环节,使戒毒人员学感恩、学孝道、学礼仪、学做人、学共处、学戒治,真正达到熏陶人、启发人、教育人、激励人、育新人的实际效果。
“这些墙绘,给了我们一种身临如画的戒治环境,心中总有一种快乐感。”戒毒人员王某如是说。
当前,甘肃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这些墙绘已经成为戒毒管理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后,戒毒所将以美术兴趣小组为切入口,以“一队一品”文化建设为契机,用美育教育使一大批戒毒人员迷途知返,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底蕴深厚的文化矫治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