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基层风采

背包民警、邻家警察、娃娃司令……他一直在路上!
发布日期:2025-03-02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为解决乡亲们的尴尬和不便,他背起“背包”上门服务,乡亲们因此记住了“背包民警”毛警官。

他依据责任区实际,创新“1+1+N”少数民族融合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成为村民最信任的“邻家警察”。

宣防为主、防患未然,在学生娃娃们眼中,他是穿警服的“娃娃司令”,他经常“摆摊设点”游走辖区。

 

玉龙县鲁甸乡,素有“云药之乡”美誉。辖区海拔2100米到3839米之间,分布着5个村委会,居住着汉、纳西、普米、彝、傈僳等多个民族。2016年9月从警官学院毕业分配到鲁甸派出所,彝家伙子毛学林便眷恋上了这方红土地,他用朴实的方式,守护着乡亲们的平安。

 

背包民警

到派出所初任内勤民警,毛学林一丝不苟学习户籍业务知识、熟悉业务办理流程,负责派出所与上级机关之间的上传下达工作,认真做好日常警务宣传工作,将派出所日常警务工作开展情况直观的呈现给人民群众。

当他看到鲁甸乡有的村民长途跋涉2个小时只为到派出所办理一张身份证,有的村民因年纪大、腿脚不便无法到派出所办理业务时,他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乡亲们真正感受到便利。于是通过“背包警务”的方式为出行不便的村民和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

 

上门为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拍摄身份证照片、为困难乡亲们送证上门、办理居住证、提供业务咨询等,多年来,400多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出家门便顺利办理了身份证。此外,为方便乡亲们节约办理流程和时间成本,他还背上背包走村入户上门为乡亲们发放居民证、身份证、居住证等1200余次。小举动,赢得了大民生,乡亲们记住了“背包民警”毛警官。

 

邻家警察

在担任社区民警期间,通过与乡亲们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毛学林发现化解村民内部矛盾有章可循。于是创新推出了“1+1+N”的多民族融合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即由1名社区民警、1名少数民族乡贤及N名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调解队伍,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乡贤人熟、地熟、情况熟、语言通的亲和优势,搭建起了“排查、分流、化解、回访”一体化的“流水线”,知乡亲所思所想、护乡亲合法利益,乡亲们对“邻家警察”信任也因此不胫而走。

 

去年11月8日,村民卢某家的牛跑到杨某、刘某家的地里将农作物踩坏,双方发现后各执一词,相互责难对方。面对僵局,他找来了“帮手”。纷争现场出现了有人释法、有人讲理、有人动情的局面,矛盾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毛警官不在的话我们可以等他回来”。一次,杵峰村委会两名村民因发生纠纷来找毛学林时异口同声地说。

 

娃娃司令

再好的打击,也比不上事先的防范。多年来,毛学林在工作中一直深植宣传为先,防患未然的理念。为守护青少年平安成长,他深入辖区校园当中。每逢开学季、假期前等特殊节点时段,他便抑制不住当“娃娃司令”的冲动。为此,他与同事一道走进辖区校园,通过开展普法讲座、发放资料、讲解案例等方式,联动警、校、家。用“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法、知法、守法。

 

此外,每逢辖区街天,他还与民辅警一道,到赶集人群中“摆摊设点”开展普法和防范宣传。同时,他还巧借乡村大喇叭,宣传栏等线下宣传阵地,每月定期开展宣传。多年来,他先后组织、参与大大小小宣传1200余场次,15000余人次通过参与宣传认识了这位身穿警服“摆摊设点”致力辖区平安的“娃娃司令”。

 

“守护‘云药之乡’和谐安宁,我的工作一直在路上。”派出所指导员毛学林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