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靖宇县人民法院花园口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法治环境就是旅游环境、司法服务就是旅游服务”的理念,积极探索“司法+旅游”服务模式,为广大游客及商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依法维权,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以实际行动守护白山松水好“枫”景。
立足司法审判职能
推动纠纷“源头解”
“我赶时间,赶紧让我拍照,凭什么要排队等?”“什么叫赶紧让你拍,先来后到懂不懂?排队!”2024年6月,正值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旅游旺季,两名游客因争抢拍照位置发生激烈争吵,其中一名游客赶时间,希望能尽快完成拍照,另一名游客则认为应该排队等候。双方互不相让,周围游客也受到了影响。见此情况,景区负责人及时与花园口人民法庭负责人取得联系,向其求助。
法庭干警启用“一庭两所”(即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联动工作机制,与辖区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安抚双方情绪,耐心询问调解。干警向二人释明了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最终,在干警及工作人员的调解下,两名游客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互相道歉,纠纷得以平息。
花园口人民法庭积极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依托网格法庭,通过力量下沉、“融法入网”等举措,选派基层经验丰富的干警担任旅游纠纷调解员,主动介入、及时调解。针对涉旅纠纷时间紧迫的特殊性,花园口人民法庭借助巡回法庭巡回办案的优势,实现了“哪里有旅游纠纷、哪里就有巡回法庭工作人员的身影”,以更加便捷、生动、高效、贴近群众的方式,推动生态旅游类矛盾纠纷靠前化解。
凝聚多元解纷合力
构建解纷“过滤网”
为打造“多调联动、源头预防、非诉在前、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社会治理路径,花园口人民法庭致力于构建“1+N”多元解纷体系,主动投身基层治理大局,强化与花园口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之间的联动,形成了能调解、多联动、常协作的多元共治工作模式。
2024年8月,李某和邻居张某因为房屋排水问题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李某认为张某家的排水管道设置不合理,导致雨水经常流到自家院子中,造成积水,十分潮湿。张某则认为自家排水方式一直如此,没有问题。双方各持己见,甚至发展为肢体冲突,邻里关系急剧恶化。
为妥善化解邻里纠纷,花园口人民法庭邀请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一同参与调解工作。经过多轮耐心调解,李某、张某态度逐渐缓和,并达成了和解协议,修复了邻里关系。
针对农村常见、多发纠纷,花园口人民法庭积极与相关部门共商解决措施,每季度向党委、政府发送白皮书,制发司法建议,分析矛盾纠纷成因,提出合理化对策,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变“法院主导调解”为“多元解纷前置”,运用非诉方式力争实现纠纷就地解决。
树立旅游文明导向
护航游客“欢乐行”
松花江风景区作为旅游“打卡地”,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对此,花园口人民法庭在景区公园内摆起了“普法小摊”,向游客、景区经营者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大家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引导等服务。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向游客讲解发生涉旅纠纷时该如何维权,让游客感受到贴心的司法服务就在身边。
“听了法官的普法,我感觉游玩的过程中心里更有底了。看到法官的身影后,我就觉得很安心。”在不久前开展的普法活动中,游客张某说。
花园口人民法庭还积极拓展法治宣传渠道,助力打造和谐有序的旅游文化导向,实行办案与法治宣传相结合,最大程度减少矛盾、化解矛盾。
为充分发挥司法审判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花园口人民法庭还联合文旅部门共商旅游治理的方式方法,于节假日践行“景区办公”工作模式,深入景区一线,在化解涉旅纠纷、维护景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满足游客多元化的司法需求,用实际行动为靖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