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10月31日,海南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联合部署,在全省开展“文明守法平安出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专项行动,旨在从源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高速公路是体现一个地区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海南各级公安机关聚焦智能预警、精准打击、高效处置、生命救援四大核心管理职能,推动全省高速交管工作从传统治理向智慧赋能转型升级。
6月25日,海南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暨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提升攻坚行动现场会在万宁召开,一项项高速公路治理新模式展开演示。
从推广无人机巡控到健全事故伤员救治机制,从高速公路智慧管控到完善执法服务站建设……海南公安机关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勠力开创智慧高速、平安高速的“海南实践”。
打造高效预警防控新模式
“琼AXX570,请到莲花执法服务站接受检查。”位于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海口往三亚方向143公里加800米处,一座建成不久的诱导屏在某高风险车辆即将通过前,对该车辆作出提示,在前方5公里处,另一座诱导屏还会进行第二次提示。
莲花执法服务站是全省首个公安机关“无感检查站”,设置了高速公路入口“监测预警”、诱导屏发布“引导检查”、服务区“拦截查缉”三道防线,通过预警模型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级,有效针对风险等级开展处置。
“市、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警情指令后,调度执法服务站操作无人机通过跟踪喊话、应急救援、运送物资等方式引导、协助高风险车辆进入执法服务站,并开展相关处置工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孙景龙介绍,“如果没有涉及违法的中、低风险等级预警,如疲劳驾驶等,也是会通过推送、跟踪、喊话等方式引导司机进入服务区休息。”
依托“专业力量+机制创新+数据赋能”,海南深度融合智慧高速管控系统与集成指挥平台,形成闭环管理。以万宁为例,作为试点率先启用“人车违法上高速预警系统”,实现对疲劳驾驶、“红眼客车”及“低慢小”车辆的实时管控。该系统自动识别行人、非机动车违法上高速公路行为,指挥中心实时调度无人机协同处置。
针对山体滑坡、桥梁垮塌等高速公路突发状况,公安机关利用公路养护部门搭建的边坡监测管理可视化平台、桥梁结构轻量化监测管理平台,对山体滑坡及桥梁涵洞等结构物进行实时安全监测预警和评估,值班人员根据预警信息依据流程机制迅速报告开展相应处置工作,有效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构建精准道路管控新体系
海南是强台风的高频过境区。
“为全面提高抵御台风灾害能力,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依托实时气象数据与路网监测信息,24小时动态调度交通管制点位,同步联动公路部门开展桥梁、涵洞、边坡等隐患点排查,及时有效消除道路隐患,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出行平安顺畅。”孙景龙介绍。2024年以来,通过“一路四方”协同机制,公安、交通、气象、应急、公路养护等部门打破数据壁垒,建立预警联动机制。
“2024年,万宁全市单起事故处置效率提升50%,拥堵时长缩短35%。”万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依托“交管12123”App、无人机空地协同机制,在辖区服务区、高速公路枢纽点部署无人机开展巡航,针对道路拥堵、违法占道、交通事故等警情进行喊话提醒、违法取证或应急处置,避免发生次生事故或小事故引发大拥堵事件,高速公路核心路段通行效率整体提升72.73%。
“我们利用无人机实现了‘发现-预警-处置’全流程智能化,遇到警情可以‘秒级发现、分钟级响应’。”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执法服务站集成“查打控”功能,推行“三警合一、一警多能”,强化警种协作,构建高效体系,形成快速处置闭环。
构筑生命守护应急新通道
在万宁现场会上,警方演示了“警医消保”联动构建“15分钟急救圈”的高效流程:通过4G记录仪和无人机回传画面,指挥中心规划绿波路线,将原本20分钟车程压缩至8分钟。
为破解救援救治难题,省公安厅、省卫健委、省消防救援总队等多部门深化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救治联动机制。
今年以来,万宁市创新构建公安、医疗、消防、保险等多部门联动的救援救治机制,以“五大举措”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出警即救治、上车即入院”的一体化救治。包括构建“四位一体”联合接处警机制,110、120、122、119实现“一方接警、四方响应”,协同开展救援;健全伤员分类救治机制,按四色对伤情分级,抢抓“黄金一小时”;科学调度现场转运救治,通过绿波放行、警车带道等方式保障优先通行,并探索直升机转运模式;推动“警医保”一体化保障,实现7日内手术垫付、费用先付和直升机费用保障;开展救援力量专业培训,联合医院、公安、消防及社会力量,共同构建“5分钟社会急救响应网”。
海南各级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深化交管服务改革创新,全力打造现代化道路交通管理的海南标杆。
9月2日至10月31日,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联合部署,在全省开展“文明守法平安出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专项行动,旨在从源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高速公路是体现一个地区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海南各级公安机关聚焦智能预警、精准打击、高效处置、生命救援四大核心管理职能,推动全省高速交管工作从传统治理向智慧赋能转型升级。
6月25日,海南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暨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提升攻坚行动现场会在万宁召开,一项项高速公路治理新模式展开演示。
从推广无人机巡控到健全事故伤员救治机制,从高速公路智慧管控到完善执法服务站建设……海南公安机关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勠力开创智慧高速、平安高速的“海南实践”。
打造高效预警防控新模式
“琼AXX570,请到莲花执法服务站接受检查。”位于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海口往三亚方向143公里加800米处,一座建成不久的诱导屏在某高风险车辆即将通过前,对该车辆作出提示,在前方5公里处,另一座诱导屏还会进行第二次提示。
莲花执法服务站是全省首个公安机关“无感检查站”,设置了高速公路入口“监测预警”、诱导屏发布“引导检查”、服务区“拦截查缉”三道防线,通过预警模型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级,有效针对风险等级开展处置。
“市、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警情指令后,调度执法服务站操作无人机通过跟踪喊话、应急救援、运送物资等方式引导、协助高风险车辆进入执法服务站,并开展相关处置工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孙景龙介绍,“如果没有涉及违法的中、低风险等级预警,如疲劳驾驶等,也是会通过推送、跟踪、喊话等方式引导司机进入服务区休息。”
依托“专业力量+机制创新+数据赋能”,海南深度融合智慧高速管控系统与集成指挥平台,形成闭环管理。以万宁为例,作为试点率先启用“人车违法上高速预警系统”,实现对疲劳驾驶、“红眼客车”及“低慢小”车辆的实时管控。该系统自动识别行人、非机动车违法上高速公路行为,指挥中心实时调度无人机协同处置。
针对山体滑坡、桥梁垮塌等高速公路突发状况,公安机关利用公路养护部门搭建的边坡监测管理可视化平台、桥梁结构轻量化监测管理平台,对山体滑坡及桥梁涵洞等结构物进行实时安全监测预警和评估,值班人员根据预警信息依据流程机制迅速报告开展相应处置工作,有效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构建精准道路管控新体系
海南是强台风的高频过境区。
“为全面提高抵御台风灾害能力,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依托实时气象数据与路网监测信息,24小时动态调度交通管制点位,同步联动公路部门开展桥梁、涵洞、边坡等隐患点排查,及时有效消除道路隐患,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出行平安顺畅。”孙景龙介绍。2024年以来,通过“一路四方”协同机制,公安、交通、气象、应急、公路养护等部门打破数据壁垒,建立预警联动机制。
“2024年,万宁全市单起事故处置效率提升50%,拥堵时长缩短35%。”万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依托“交管12123”App、无人机空地协同机制,在辖区服务区、高速公路枢纽点部署无人机开展巡航,针对道路拥堵、违法占道、交通事故等警情进行喊话提醒、违法取证或应急处置,避免发生次生事故或小事故引发大拥堵事件,高速公路核心路段通行效率整体提升72.73%。
“我们利用无人机实现了‘发现-预警-处置’全流程智能化,遇到警情可以‘秒级发现、分钟级响应’。”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执法服务站集成“查打控”功能,推行“三警合一、一警多能”,强化警种协作,构建高效体系,形成快速处置闭环。
构筑生命守护应急新通道
在万宁现场会上,警方演示了“警医消保”联动构建“15分钟急救圈”的高效流程:通过4G记录仪和无人机回传画面,指挥中心规划绿波路线,将原本20分钟车程压缩至8分钟。
为破解救援救治难题,省公安厅、省卫健委、省消防救援总队等多部门深化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救治联动机制。
今年以来,万宁市创新构建公安、医疗、消防、保险等多部门联动的救援救治机制,以“五大举措”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出警即救治、上车即入院”的一体化救治。包括构建“四位一体”联合接处警机制,110、120、122、119实现“一方接警、四方响应”,协同开展救援;健全伤员分类救治机制,按四色对伤情分级,抢抓“黄金一小时”;科学调度现场转运救治,通过绿波放行、警车带道等方式保障优先通行,并探索直升机转运模式;推动“警医保”一体化保障,实现7日内手术垫付、费用先付和直升机费用保障;开展救援力量专业培训,联合医院、公安、消防及社会力量,共同构建“5分钟社会急救响应网”。
海南各级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深化交管服务改革创新,全力打造现代化道路交通管理的海南标杆。
- 上一条: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