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源检察官对被救助人樊某某进行回访。
“小孩去年七月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现在开朗多了,感谢大家一直惦记着我们!”
8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检察院、天峨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与天峨县残联、妇联等部门工作人员,走进天峨县长安家园社区,对被救助人樊某某进行回访。
推开樊某某家的门,狭小的客厅收拾得井井有条,阳光洒满室内,暖意融融。检察干警俯身向前细致询问其生活近况,一句“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让在场人员倍感欣慰……
被救助人樊某某系智障妇女,因一起刑事案件受伤后发病愈加频繁,其5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定期接受治疗。一场意外,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陷入“看病难、生计难”的双重困境。
“樊某某家庭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而且残疾妇女属于重点救助群体,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响应、精准帮扶,让司法温暖直达困难群众。”河池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检三姐”团队负责人罗愉说。
在“检三姐”团队的统筹协调下,河池市检察院指导天峨县检察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主动对接民政、妇联、残联等职能部门共同进行调查核实,迅速落实低保政策和残疾补助、儿童康复治疗等多元帮扶措施。同时,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多次上门开展技能培训,助力家庭后续脱困发展。目前,被救助人樊某某病情基本稳定,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家庭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这暖心的一幕,是河池市检察院打造“检三姐”特色文化品牌,以“三姐解三结”工作机制助推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3年,河池市检察院根据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均为女检察官的队伍特点,创设“检三姐”团队,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构建“三姐解三结”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纾解群众急愁难盼问题,既解“事结”,又解“法结”,更解“心结”,在民族地区走出一条司法救助创新发展之路。
“检三姐”团队将农村生活困难特殊群体作为重点救助对象,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通过“市统筹、县主导、乡摸排、村扎根”四级网格穿透式管理体系,运用大数据模型筛查线索,精准锁定农村生活困难特殊群体,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2022年1月,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苏某柏在一起刑事案件中遇害身亡,其家庭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其妻子黄某节打零工及低保维持一家六口的基本开支。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我一个农村妇女字都不识几个,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黄某节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声音仍带着哽咽。
2023年,“检三姐”团队经入户走访核实,认为黄某节家庭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遂推动自治区、市、县三级检察院联合开展救助,并协同县妇联、民政、乡村振兴、教育等职能部门提供多元救助。针对家庭成员存在难以走出心灵创伤等情况,积极提请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目前,黄某节家庭生活日渐向好。该案入选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与妇联组织协作开展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打破部门壁垒,凝聚救助合力,是“检三姐”团队践行司法救助“一盘棋”思想的关键。团队以高质效履职为“线”,推动司法救助工作从“分散运作”转向“集成处理”,推动构建“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融合模式。
在东兰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司法救助案中,外卖员阮某在送单途中被高空坠物击中不幸身亡。“检三姐”团队在跟进案件时发现,因平台没有为外卖员缴纳工伤保险,导致其家属李某无法获得工伤赔偿。这种情况,在当地外卖行业并非个例。
针对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检三姐”团队及时指导东兰县检察院依法向当地人社部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推动开展外卖行业用工规范专项整治。此次整治,不仅为阮某的家属李某争取到合理赔偿,也让当地更多外卖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检三姐”团队以民生福祉为“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加法”思维,推动司法救助工作更深入地融入社会大局:在化解矛盾上做“加法”,通过上门回访、心理疏导,解开群众“心结”;在帮扶措施上做“加法”,联动多部门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支持,筑牢生活“保障网”;在社会治理上做“加法”,针对救助中发现的治理漏洞,推动完善制度机制,守护更多群众的权益。
2023年以来,河池市检察机关依托“检三姐”品牌和“三姐解三结”工作机制,共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342件,救助469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83万余元。联合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开展多元救助268件次,多元救助案件占司法救助案件的78.3%,其中2件案件获评国家级典型案例,7件获评自治区级典型、优秀案例。
- 上一条:“党旗红”引领、“综治蓝”护航、“环保绿”守护!黑龙江伊春绘平安三色,护五花山色!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