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桩一定,心里就亮堂了!多谢你们大老远跑到地里来主持公道。”9月25日,湖南省花垣县猫儿乡猫儿村的一片承包地旁,村民石某景与王某荣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对因土地边界模糊积怨已久的邻里,在驻村工作队与村级“法律明白人”近三小时的联合调解下,终于解开了心结。
这起纠纷的妥善化解,不仅让两块地的界限清晰了,更成为猫儿村探索“司法行政力量+本土法治资源”融合模式的生动注脚。

从“坐堂问诊”到“田间调解”:专业与乡土的双向赋能
湖南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进驻猫儿村后,并未沿用传统“坐堂接访”模式,而是将法治力量下沉到田间地头,与村里培育的“法律明白人”形成互补合力:工作队带来专业法律知识与规范调解流程,“法律明白人”则凭借熟村情、懂民意、有信任的优势,用“乡音土话”讲清法理情理。双方协作构建的“田间调解”机制,让矛盾化解既讲规则又有温度。
从“被动接访”到“主动巡防”:法治网格织密首道防线
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升级“村级接访—网格排查—多方联调”三层解纷网络,重点强化“网格排查”预警功能: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由党员和“法律明白人”担任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精准捕捉矛盾苗头,变“等矛盾上门”为“找矛盾化解”。此次土地纠纷的及时发现与快速响应,正是这一机制高效运转的印证。
从“案例调解”到“法治浸润”:文明乡风在日常中生长
调解不是终点,普法才是根本。工作队将法治宣传融入村民生活:“法治大喇叭”每日播报案例、村民微信群推送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广场设置互动展区……结合此次土地纠纷等鲜活案例,抽象法条变成了“身边事”。与此同时,“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工作队专业指导下提质增效,这些“家门口的法治带头人”,正成为政策宣讲、引导依法办事的“活教材”。
从“要我调解”到“我要调解”:法治成为乡村内生动力
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法治的公平与效率。如今的猫儿村,以往因纠纷“脸红脖子粗”的场景少了,主动找“法律明白人”或工作队调解的多了。“以前总觉得‘闹一闹’能占理,现在明白‘讲法律’才是真公道。”村民的感慨,折射出法治观念正从“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
数据最有说服力:近三个月来,猫儿村通过“司法+法律明白人”模式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起,调解成功率100%;村民依法办事率提升至85%,“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成为常态。
“法治不是悬在头顶的‘尺子’,而是融入生活的‘帮手’。”驻村工作队队长表示,将专业法治方法嵌入村庄治理体系,激活本土治理资源,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滋养了文明乡风,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 上一条:监狱系统代表团在四川省首届职工运动会游泳、乒乓球比赛中勇创佳绩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