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正案。现行宪法自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以来,已经进行了四次修改,此次修改是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 详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坚定文化自信。 详情>>...
近20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史学研究也不例外。历史文献、历史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使史料的检索、复制极为快捷和方便,许多未曾阅读过的书籍中的资料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也能够被直接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是否需要彻底改弦更张?这确实是史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作细致的探讨和辨析。 详情>>...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如果从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首次介绍“百工领袖”“安民新学者马克思”算起,马克思这个名字进入中国已逾100年。100多年来,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无数革命先烈正是读了马克思的书才成为共产主义者,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马克思的著作启迪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前进。尽管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始终吸引着一代代中国读者。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高屋建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精神,需要我们学懂弄通其中蕴含的科学逻辑体系。 详情>>...
2018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自身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今我们纪念马克思,就是要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以新的实践为基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详情>>...
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图腾、一个国家的标识,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核心支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为了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文化产业兼并重组势头强劲,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详情>>...
3月6日,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课程拉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单元教学序幕,于是,如饥似渴地“啃”马列著作,读懂读通这些“本本”便成了我每天的“作业”。 详情>>...
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其产生之日起便受到党内外人士的尊崇,并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守护下薪火相传。它是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是内涵丰富的精神源泉,是屹立不倒的不朽丰碑,是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更是引领时代潮流的鲜艳旗帜,值得所有共产党人代代传承。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深刻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这一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研究应该把握四个基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