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至,为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增强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2025年8月7日,阿里中院“象雄梅朵”女法官维权工作站走进噶尔县中学,以一堂别开生面的“暑假安全教育”法治课,为孩子们送上量身定制的“安全锦囊”,用法治力量守护少年儿童平安度夏。
校园法治课
案例为镜筑防线,“反哺式”普法延伸家庭维度
课堂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女法官结合辖区内发生的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细致拆解事故成因与法律责任,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交通安全隐患的现实危害。创新开展“家庭普法小剧场”活动,引导孩子们化身“安全宣传员”,向家长宣讲“骑电动车必戴头盔”“不闯红灯”等安全规范,稚嫩的声音传递出清晰的法治认知。这种“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反哺式”普法模式,将安全意识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形成了“家校联动”的安全防护网。
互动体验强技能,“沉浸式”普法筑牢安全底线
“安全盲盒里藏着暑假的‘小挑战’,谁能破解其中的风险密码?”随着女法官的引导,“盲盒解密”环节点燃了课堂热情。首个盲盒聚焦“防溺水”主题,法官带领孩子们齐声诵读“六不准”口诀,通过情景问答将抽象规范转化为具体避险方法,让“远离危险水域”的意识深植于心;第二个盲盒围绕“防诈骗”展开,法官模拟“游戏客服诱导扫码”场景,引发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热烈讨论,共同提炼出“不扫码、不转账、不泄密”的“三不原则”,将法治智慧转化为自我保护的“实用技能”。
趣味学法润心田,“浸润式”普法播撒法治种子
课堂尾声的法律知识抢答环节气氛热烈,“闯红灯违反哪部法律?”“遇到陌生人求助该怎么做?”孩子们踊跃举手、对答如流,在欢声笑语中深化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理解。这种“快乐学法”的模式,让法治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青少年成长,使“知法守法、遇事找法”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田。
此次活动是阿里中院“象雄梅朵”女法官维权工作站深化“法治进校园”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工作站将持续立足审判职能,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位一体”的保护格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